摘要:数字图书馆一直在不断平衡现代信息技术与人文精神发展的关系,努力实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知识传播与现代图书馆人文精神发扬的高度融合。
实现技术与人文关怀高度融合
数字图书馆是构筑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但数字图书馆的动力仍是人文精神。机和在质量和效益上超越人类解决复杂精深的信息存储、处理、交流和传播等问题的同时,并不能有效解决人类自身复杂的思想、情感、价值、道德等问题。尤其是当技术因素造成非人性化的趋势,可能消解深层的内在价值时,加强人文精神对技术的指导,促进技术与人文精神融合更显重要。
人文关怀的实现需要技术支持,技术发展需要人文关怀的指导,为此数字图书馆应克服“技术至上”的思想弊端,将人文关怀贯穿于图书馆各项工作,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宗旨来开发、运用新技术,让新技术成为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有力杠杆。为此,在理论研究层次上,数字图书馆既要积极研究信息存储、组织和传播技术,又要关注用户的吸收、利用与服务研究。还有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也既要有利于文献、设备资源的管理,又要有利于用户对这些资源的充分利用。
扩大知识共享范围,缩小“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又称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最先由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于1999年在名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提出。它的产生是由于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和信息化普及水平的差异,在受教育程度高、高收入人群和低教育水平以及相对贫困人群之间出现了信息、知识、发展机会之间的差距。从表面看,虽然互联网的开放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公平的获取信息途径,但事实上,对于、信息能力相差悬殊的人群,互联网不但没有带来信息公平,反而加大了信息不公。因此数字图书馆应努力缩小这种“数字鸿沟”,加强对用户的教育,利用知识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发自助式学习系统,通过自助服务,培养用户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字图书馆还应采用基于语言的智能化用户界面,尊重用户的思维方法和习惯,在用户检索遇到困难时,系统能及时友好地给予帮助。还应建立大型图书馆之间、大型图书馆与中小型图书馆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以扩大资源共享范围,降低数字图书馆建设成本,坚持以公益性服务为主体,使数字化资源不再成为“贵族化”的享受。数字图书馆只有走向大众化、平民化,才能真正实现知识资源的社会共享,真正体现人文关怀。
开展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定制服务是数字图书馆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可以按用户要求定制特殊的用户界面,能有效应对数字图书馆资源与用户界面的挑战,是用户组织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理想方法,也是加强数字图书馆与用户之间交互和联系的得力助手。个人数字图书馆、信息定题、分类定制与推送服务、信息智能代理、数据挖掘、信息垂直门户服务等一系列服务都是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服务方向。
在个性化服务中,图书馆作为信息提供者,能针对读者的特定需求,研究有效的解决方案,为读者创建一种个性化信息环境,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其他信息机构提供的服务能力,为特定读者设计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块和系统功能,并根据读者需求的变化来改变所提供的信息内容。而读者作为个性化服务的受益者,也可根据自身需求、兴趣自由选择定制所需信息的内容和服务方式,如由个性化链接(MyIJnks)和个性化更新(MyUlxlates)组成的服务系统就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原则。个性化链接是为用户搜集和组织数字化资源的一种工具,用户利用它可以方便搜集、组织和维护数字图书馆网站提供的资源及万维网上的各种资源链接,信息获取便利快捷。个性化更新是将图书馆新到资源及时通知用户的一种工具,利用个性化更新,用户将定制的信息或其他要求输入个性化更新,系统就会定期检索图书馆新到资源的联机目录。图书馆与读者在个性化服务中进行充分的交流与互动,实现了信息和服务的人本化。
建立人文关怀评价机制
数字图书馆应当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图书馆管理的性、使用资源的时效性和真实性、读者的主体地位、服务的有效性等如何保障,需要依靠完善的制度。因此,图书馆要逐步建立和推广人文关怀评价体系和机制,用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图书馆有效落实人文关怀。具体来说,应从数字图书馆的定位、服务宗旨和目标、服务项目和措施、队伍素质、人文环境、服务质量和效果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考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新文化殖民主义以隐蔽的方式,伴随着数字化生活方式推行,资本也会借助数字技术的时代性与前沿性,将文化话语权赋予到数字技术上。由于某些数字技术的消极影响,使某些读者有可能受到一些误导,甚至会迷失方向。因此,数字图书馆须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主流文化氛围,强化自身文化话语权,对读者进行正确的价值与行为导向,这也是人文关怀的生动体现。
数字图书馆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正在成长的新生事物,现在它已成为国际高科技竞争中新的制高点。但它并不是单靠数字技术就能建立和运转起来的,技术只是图书馆通往最终价值的桥梁,再先进的技术都是工具性的,它永远代替不了人的脑力劳动,最终数字图书馆价值的实现还是需要技术与人文价值的双重支撑。数字图书馆只有实现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与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的融合,走人文化之路,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3]。为此,数字图书馆应不断平衡现代信息技术与人文精神发展的关系,努力实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知识传播与现代图书馆人文精神发扬的高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