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创数字图书馆系统 > 业界新闻 > 数字图书馆资讯 > 正文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6-10-06  蓝创数字图书馆系统   相关链接  

  摘要:下面论述了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进程,高校图书馆建设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策略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进程

  1996年初,国家图书馆在文化部申请立项 数字式图书馆试验项目 。1996年5月,国家图书馆提出了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经文化部组织与协调,上报国家计委,于1997年批准立项,成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 已经被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 2005年)的重点建设项目。一系列国家级的项目、计划的实施,无疑对我国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作为我国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拉开了数字化发展的序幕。10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

  1.萌芽期。自国际上数字图书馆及相关概念出现后,国家开始安排有关高校和机构进行相关研究,国内开始出现与数字化图书馆有关的学术发表,有的机构开展了相应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这一阶段,高校图书馆处于数字化发展的萌芽期,从技术和模式上来看,还很不成熟。

  2.准备期。国家图书馆在政府的支持和倡导下,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于是率先推出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此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承担了数字化图书馆有关项目,开始着手准备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而大多数的高校还处于学习和初步探索阶段。

  3.高投入期。重点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工作带动一般院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国家在高校办学条件评估中,也把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作为一项评估内容,从而形成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繁荣,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大大加快,进入高投入期。

  4.基本停滞期。高投入没能带来高产出,再加上高校评估告一段落,图书馆的条件已基本能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学校逐渐将图书馆的建设重点从数字化发展转向其他方面,由此造成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停滞在基本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层面。

  二、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已初具规模,但并不完善。而建设数字图书馆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要有效利用和共享图书信息资源,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目前的高校图书馆离此目的还差得很远。现阶段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理论建设滞后于图书馆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我国图书馆数字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在早期很大程度上是模仿西方,包括概念、模式、框架、发展方向等都直接从西方引进。在理论准备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开始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直接导致高校图书馆在建设之初就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缺陷。在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多种理论并存、多种模式并生的状态。2002年10月开始了《我国数字图书馆与建设》[1] 工作,并于2004年9月结束。这一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金重点项目,主要针对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制定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发展战略与标准规范框架,制定数字图书馆核心标准规范体系,建立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开放建设与开放应用机制。但此标准与规范至今尚未正式颁布。目前可以参考的主要是《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但这显然不能对图书馆的数字化作出较全面和详细的规定,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进程。

  2.经营模式的困扰。近几年,高校图书馆开放与不开放、开放程度大小、是否应该追求经济效益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图书馆管理者。高校图书馆主要服务于本校的教学、科研,随着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向社会开放的物质基础已经具备,只是缺少这方面的正确引导和规范,以及规范开放度大小的合理标准。

  3.信息来源的困扰。图书馆数字化势必要求大容量的、全面的、多样化的、能满足各种需求的信息的支持。目前,比较适合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来源主要有清华同方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公司的《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公司的《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EBSCO公司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商业资源数据库》以及超星公司和书生公司的电子图书等,但是这些数据库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信息不全面,内容重复,不能满足高层次的学术研究需要,更新周期长等。高校图书馆不可能全部购买所有的数据库,但是单一的数据库又不能满足本校的教学、科研需要。同时,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在特色化、专业化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足。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子工程,不应搞 小而全 、 大而会 ,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各馆的数字化馆藏资源必须各具特色,不搞人为的重复[2] 。

  4.资源共享不足的困扰。近几年,虽然我国的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共享方面取得了许多进步,但是基于数字化的资源共享还做得很不够,实质内容并不多。馆与馆之间缺乏数字交流的平台,所谓的共享仅停留在提供目录等简单的交流层面上。缺乏统一领导和协调,使得资源共享并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目前,许多省高校图工委正在牵头,组织本省高校图书馆建设文献保障体系,但这一系统工程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经费保障。

  三、发展对策

  1.对现有的图书馆数字化理论框架加以全面的评估,尽快建立一套适合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较为权威的理论系统。在此过程中,除了一些研究机构、权威部门外,还应广泛吸收一些有代表性的、有丰富的数字化发展经验的、有一定的数字化发展基础的高校图书馆参与讨论和共建,并充分考虑现阶段数字化发展实情、我国国情、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独有特点,同时还要前瞻性地考虑未来的图书馆发展趋势和科技发展速度,使所建立的理论系统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起到理论指导和规范发展的作用。

  2.加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必须采取技术能力和社会需求优先的原则,遵循统一规化、协同开发、合作建库、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突出特色、避免重复建设的基本原则[4]。目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不规范,制约着资源的共享,重复建设造成极大浪费。

  3.明确和规范高校数字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有关问题。这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积极作为,使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真正成为社会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并真正服务于全社会。

  4.继续加强高校图书馆的馆际交流与协作,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几个由核心高校牵头的有专业特色的核心数字平台,并形成资源库的跨库无缝链接[3] ,而不是形成全国各高校图书馆群雄割据、专业特色不明显、内容重复、简单模仿的混乱局面。

  5.改善硬件和软件设施。在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高投入期,高校确实在硬件和软件设施上作了很大的投入,比如建设性能及可用性较高的图书馆网络及服务系统、多媒体阅览室等,但很多建设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仅注重了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导致高投入的设施很快被淘汰。因此,对现有设施进行改善,使之适合现阶段的需要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还要注意图书馆员在图书馆数字化进程中的再,提高他们的数字化素质以适应数字化信息时代图书馆工作的需要。

  6.注重高校图书馆与研究机构和专业公司的合作,尤其是在数据库开发、信息收集与分析、专业化分析、搜索引擎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国外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的合作很成功,其经验值得借鉴。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合作使自己的服务质量和特色快速提高,以适应学校和社会各层次对数字化信息的高标准的专业化需求。

蓝创为你提供专业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现在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区域划分负责人电话/QQ微信↓扫一扫负责区域
华北大区 汪经理 18030787925
点此QQ对话
新疆、甘肃、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天津、北京
华南大区 汪经理 18030787925
点此QQ对话
湖南、湖北、广东、深圳、广西、海南、江西、福建
西南大区 邱经理 13550333449
点此QQ对话
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宁夏、陕西、青海
华东大区 李经理 18030507758
15882499930
点此QQ对话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山东、山西
上一篇:知识管理在数字图书馆中的作用下一篇: 数字时代环境下图书馆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数字图书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