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创数字图书馆系统 > 业界新闻 > 数字图书馆资讯 > 正文

数字图书馆系统和信息体验

时间:2016-10-06  蓝创数字图书馆系统   相关链接  

  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和信息体验的必然联系——访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系统部张甲教授发布时间:

  编者按:近年来,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发展步伐飞快,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道路上,大大小小的问题层出不穷,就数图的建设与发展问题,笔者有幸采访到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研讨班创始人之一,现就职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系统部的张甲教授。

  人物介绍:

  张甲,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学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可莱仁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硕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管理学院博士课程,目前任职于霍普金斯大学系统部。1988 年以来在国内外的国际会议及专业刊物上发表有关数据库开发及服务、图书馆自动化、元数据和计算机编码标准,用户决策图书馆采购等方面的论文。曾参加国内第一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开发,长期研究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并为国内几个主要图书馆提供系统选择的建议。自1994 年以来,定期组织留美学者回国讲课交流,目前受聘清华大学数字图书馆研究所顾问, 《数字图书馆论坛》编辑部顾问,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研究所顾问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客座研究员。

数字图书馆系统和信息体验

  张甲教授在2011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研讨班上作报告

  问:您当初组织 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研讨班 的初衷是什么?

  张甲教授:2004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在国外的老师,总觉得国外的数字图书馆形势发展很快,担心国内在这方面会不会脱节。而且通过和国内同行的交流,发现他们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会有一些误解。后来和朱强馆长沟通了一下,决定举办这样一个 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 研讨班。这个名字就是朱馆长提出来的,当时他还在深圳大学城当馆长,而第一届研讨班也是在深圳大学城举办的。从开办到现在的效果来看,我认为还是有些成效的。因为我们这些老师都是先在国内工作,然后再出国,对国内的图书馆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基础,所以交流起来有共识,对于国内在管理和发展上的一些难点和想法,也都可以理解,基于这些共同的想法,我们在研讨班上和学员交流的非常好,氛围非常融洽。而且这个研讨班是一个纯民间的会议,国内很多馆长非常热心,帮助组织承办会务工作,召集国内专家等,我们在国外的就可以根据国际当前比较热点的话题,来帮助他们确定会议的选题。最初以为这个会只要办一两次就可以了,但是后来发现,数字图书馆在全球都是一个大课题,不断有新的热点话题提出来,所以,这个研讨班就一直持续的办了下来。

  问:您认为国内外在建设数字图书馆上,有哪些明显的不同?

  张甲教授: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在一切行动之前要做好调研,得到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数据来证明这个改变会带来哪些好处,对于改善读者在使用图书馆方面有哪些突破。这几年美国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教训,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之初提出来的许多项目都报废了,所以国外现在提出来:做数字图书馆项目的时候,一定要先有数据。国内很多图书馆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数据的重要性。比如自助借还,现在国内一提自助借还就会想到RFID,其实国外的自助借还现在还是在使用条形码进行。很多人认为RFID有很多优点,但是具体的很多内容都是厂家说的,图书馆自己没有做好充分的调研。比如,RFID可以代替条形码,那么条形码对于读者在使用它进行自助借还的影响是多少?可能条形码一次读不出来,那就再多读一次,这对于读者来说,可能只有半秒钟就够了。

  换个角度说,现在数字图书馆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处理那些长期不用的书。给每一本书都嵌入一个RFID的标签,对于读者在利用信息上没有实质的帮助,读者可能还是不需要那些书。其实,不是装了RFID之后,这个书的使用率就可以提高,读者在选书的时候是根据内容和他的需要来选择的,不是根据RFID去选的。所以有些问题不是用技术可以替代的,还是需要依靠图书馆员在资源开发导航上要做很多工作。另外从大趋势看,图书馆印刷型的资源使用率越来越少,电子资源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RFID的投资根据长期的发展来讲是没有太多帮助的。尤其是将来如果真的发展到把这些书都放到一个远程的存储地方,把图书馆的空间更多开放给学生去学习,这跟RFID没有太多的关系,但却是图书馆发展的大方向。其实不是说RFID不好,只是要找到更适合的使用领域。美国收费的高速公路都是采用RFID,在车上嵌入一个标签,路过站点的时候能够自动检测出来,不需要再去浪费人力设人工站点。这种利用从技术成本上讲是非常合算的,但是一本书长期闲置,偶然要外借一次,再使用RFID来做,就有些不划算了。

数字图书馆系统和信息体验

  问:除了在馆内应用自助借还系统,很多地方也在推自动借书机,您认为这一举措是否也是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有一些促进作用?

  张甲教授:我对自动借书机有很多看法,当初还在网站上开展过讨论,很多人认为我不了解国内的情况,现在这个机器很受读者欢迎。就以美国为例,其实那里的公共图书馆也做了自动借书机,但是他们是在一个很大区域里的,设置为数不多的几台,这几台可能会在地铁站里边一台,超市边一台,主要在人多的地方设置。现在我们国家一些地区,一下子就要设立上百台自动借书机,那提供这些书的图书馆一下子就把纸质资源分散了。万一这时候突然有了一本很流行的小说,读者需求一下增大,那这个图书馆是按照自动借书机的数量买这么多书呢,还是只买几本轮换呢?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不否认自动借书机用起来确实很方便,不用到图书馆去借书,离社区也近,暂时可以起到帮助读者的作用。但是公共图书馆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方便大家借几本小说,而是要成为学习交流的共享空间帮助所有居民一起成长,所以国内的公共图书馆应该有更要紧的事情去做,这么多台机器的钱也许都可以再去盖个图书馆分馆。

  问:您认为当前国内图书馆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张甲教授:我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图书馆的布局更加合理。在国内来说,盖一个图书馆不仅是一个场所,更是一个建筑标杆。很多图书馆在构建之初首先考虑的是外观设计,一定要大气、宏伟等等。其实像美国的社区图书馆,很多都只有一、二层楼的小建筑,里面大概有100-200个座位。但是这种图书馆数量很多,同一个社区的学生放学可以到图书馆完成作业,一起交流学习,掌握更多课外知识,相当于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所以图书馆应该是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虽然自助借书机确实会给人们带来便捷,但是作为图书馆管理人员,作为图书馆研究人员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有更加长远的眼光。这是我观察国内图书馆的一些情况后产生的想法。意见虽然不同,但是能和同行之间有所交流,无论对错、成功或者失败,这个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问:据了解,现在国外图书馆都在研究读者信息体验,什么是信息体验?为什么要做这个的研究?

  张甲教授:在国外尤其是美国,长期以来有一种哲学叫做实用主义,构造什么事情都必须要实用。所谓实用就是价值,即开展任何一项新的服务都要有它存在的价值。这个存在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就是有用性。现在图书馆的有用性体现在哪里,已经成为一个急需探究的问题。在过去,要衡量一个图书馆的有用性或者无用性,衡量标准就是藏书数量和读者数量。现在这个衡量标准就不适用了,首先现在很多都是电子资源,图书馆的藏书说明不了任何问题;第二读者不去图书馆也可以通过别的渠道找到他需要的资料。美国的社区大学,学生完全不用去图书馆,就可以解决学习两年的学习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面,图书馆的价值体现就变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目前信息体验正在美国逐步发展。读者没有在图书馆得到需要的信息,但是通过谷歌找到了需要的信息并且得以使用,这就是一种信息体验。读者通过信息体验,利用图书馆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后,在信息获悉方面获得帮助,那么他就会认为图书馆非常有存在的价值。如果没有图书馆相关的信息体验,通过其他途径也可以找到需要的资源,那么他就会认为图书馆可有可无。所以信息体验是读者使用图书馆的目的和结果,这是图书馆的价值最直接的体现。

数字图书馆系统和信息体验

  会议开始前张甲教授和会务组人员商讨问题

  问:国内图书馆目前还没有认识到信息体验的重要性,您认为是哪些原因所致?应该如何去深化这个概念?

  张甲教授:原因有很多,首先就是图书馆一直在宣传自己有多重要,馆员对读者帮助、服务的理念没有很明确的认识,一味地在强调分类编目是一门学问,图书馆学是一门科学,没有把注意力真正放在帮助读者解决问题上面。图书馆和读者之间还处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上。实际图书馆员应该把这个位置倒过来,没有读者的存在,图书馆就只是一个摆设,馆员必须要千方百计地提供各种服务,让读者满意。如果缺少这点,那么国内图书馆的服务永远达不到国外图书馆的水平。有了这个服务概念以后,就要考虑如何利用电子资源改善研究人员的研究活动、改善老师教学课程质量、改变学生学习的困境 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所以对于信息体验这个概念的深化,首先就要让图书馆馆员理解用户的现实要求和需求,才能去主动提供相应服务;如果不能够理解读者需求,那么即使提供一些主动的服务,读者也会认为是跟他们无关,没有必要的。

  问:如何让读者得到更好的信息体验,图书馆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改变?

  张甲教授:首先可以问一下图书馆员自己,每天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是多少?有数据显示,现在只有10%的人会去图书馆网站查阅文献资料,其余90%的人都是通过谷歌、维基百科等方式来检索自己需要的内容。那么为什么谷歌可以这么流行?因为谷歌检索到的所有信息,都是基于别人查找过程当中积累的事件。比如一个人检索A、B、C三个主题,谷歌就把这个过程记下来,默认为这三个主题有所关联。另一个人检索了A和D,那么谷歌就会把B、C也推荐给他。这样事件积累的越来越多,那么准确率也会越来越精确,最后可以很准确地告诉你,这些东西就是相关的。这种信息体验是基于读者本身的使用经验,是读者互动性的,也是读者乐于接受的。

  图书馆现在就是需要这样的信息体验,总是想着原数据的标准、分类法,想从图书馆学的角度去定义藏书,已经无法应对当前的需求。为什么不能利用读者在查找资料时积累的那些事件,来改变我们的索引、改变我们的检索界面?尽管所有人都看到谷歌就是这样做的,但是图书馆的检索引擎还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想要得到更好的信息体验,图书馆要从读者用户的角度去研究。英国的高校图书馆正在开展一个名为 虚拟研究环境 的项目,试图探索图书馆员怎么跟研究人员结合起来,能够在他们的研究活动过程当中继续提供好的服务。比如主动帮助他们保存、管理在研究活动过程中产生很多数据,根据需要进行标注,主动帮研究人员做记录工作、长期保存工作。让研究人员感受到服务,他们就会主动提出一些要求。

  互联网出现,把研究人员的关系像Facebook一样,变成了人际关系。这是跨越学科领域、地域来进行的学科交流,现在美国的很多大学生毕业进修研究生时,所做的研究活动都是基于其在中小学时候使用社交网络时所积累的方法和方式。尤其是在听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姜爱蓉馆长关于 从Google和Facebook的发展看图书馆服务的集成与分布 的报告之后,很受启发。所以通过网络手段进行的信息体验将会为图书馆带来美好的憧憬,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入手点。

  问:这次会议是研讨班和高校论坛第一次携手合作,当初是怎么想到将两个会合并成一个会来举办?您觉得和以往的单独召开研讨班相比,带来了哪些新的变化?

  张甲教授:提出研讨班和高校论坛的合作主要是因为,我们发现研讨班很受欢迎,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很愿意来参加。以前主要是海外老师在讲课,后来我们发现国内的许多老师也在实践分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所以也就有越来越多的国内老师参与到发言中来,后来逐渐发现这些老师在研讨班上讲的内容会和高校论坛的内容有重复的地方,这时候就有听众反映内容的重复性。后来我们就领悟到,国内的老师对国内的发展情况更了解,让国内的老师来组织发言人,选择的可能会更恰当。而且这样联合举办也有一个互补性,国内老师的意见由论坛负责,国外老师的题目由研讨班负责,既有针对实际应用的,也有理论性的研究。另外,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仅限于高校图书馆领域,范围比较有限;然而研讨班包括公共图书馆、情报所等单位,范围更广泛一点。联合办会就会将这个范围扩大,让高校老师可以更多的了解其他性质的图书馆的发展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对一些超前的东西有所了解之后,在建设高校图书馆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帮助。研讨班的老师往往更加注重概念性的研究,通过参与到高校图书馆论坛,可以了解更多实际应用方面的东西。联合办会让大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相互融合,对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结束语

  通过和张甲教授的交流,让我们了解了更多国外图书馆员区别于国内的服务理念。纵观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其实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来衡量发展好坏,但是正如张教授所说,图书馆行业存在很多机会,只要把握好发展方向,通过大胆的实验,总会有所成就,建设出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数字图书馆。

蓝创为你提供专业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现在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区域划分负责人电话/QQ微信↓扫一扫负责区域
华北大区 汪经理 18030787925
点此QQ对话
新疆、甘肃、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天津、北京
华南大区 汪经理 18030787925
点此QQ对话
湖南、湖北、广东、深圳、广西、海南、江西、福建
西南大区 邱经理 13550333449
点此QQ对话
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宁夏、陕西、青海
华东大区 李经理 18030507758
15882499930
点此QQ对话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山东、山西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服务探讨下一篇: 浅谈数字图书馆及其建设

数字图书馆资讯